去年年末,四川西充縣某村8歲艾滋病男童坤坤遭到村民“聯(lián)名驅趕”的事,,曾經(jīng)引爆輿論公憤,。事后證明,所謂“聯(lián)名驅趕信”系網(wǎng)絡報道者策劃的,。如今,,三個多月過去了,坤坤的故事有了可喜的進展――今年3月3日,,坤坤在爺爺以及鄉(xiāng)黨委書記等人的陪同下,,來到專業(yè)治療和教育艾滋病少年兒童的山西省臨汾市紅絲帶學校,他正在漸漸融入這個新集體,。
坤坤現(xiàn)在的狀況,,還是讓人欣慰的。這個故事還告訴我們:在艾滋病知識已日漸得到普及的中國當下,,除了消除片面歧視之外,,對艾滋病人特別是艾滋病兒童,還有很多正面的保障措施要去做,。
事實上,,坤坤以及更多艾滋病童背后的困境,并不是科普常識本身所能概括的,。
一則,,無辜的坤坤從一出生就是一名艾滋病感染者,他是高危人群的干預機制,、母嬰阻斷落實機制疏漏造成的悲劇結果。我國早在2003年就已對艾滋病采取“四免一關懷”政策(即免費初篩,、免費母嬰阻斷,、免費義務教育、經(jīng)濟困難人員免費服藥和國家提供救治關懷),。如果坤坤的媽媽當初及時得到干預和篩查,,或者得到及時的“母嬰阻斷”,那么悲劇就不會發(fā)生,。所以,,編密這道保護網(wǎng)本身,,比單純地譴責對艾滋病患者的歧視更為重要。
其次,,坤坤的處境還是一個特殊的留守兒童問題,。因為他的父母已經(jīng)不照管他了,他只得與年邁的爺爺相依為命,。沒有父母的關愛,、看管,更因為艾滋病患者的特殊身份,,于是被當?shù)厣鐓^(qū)所排斥,,得不到正常的教育。結果,,坤坤變得格外“調皮”,,對社會產(chǎn)生抵觸情緒。就這樣,,社區(qū)冷漠-艾滋病兒童仇怨形成了某種惡性循環(huán),。之前已有調查顯示,受艾滋病影響兒童群體最嚴重的心理問題,,就是仇視社會,,這種心態(tài)很容易使他們滑入反社會、犯罪的深淵中,,甚至比艾滋病病毒更可怕,。
所以,中國的艾滋病防治,、關愛之路,,單純譴責歧視是不夠的,還要解決現(xiàn)實問題,。首先,,政府應更有力地干預艾滋病高危人群,及時篩查出感染者,,對感染者進行及時的藥物治療,、母嬰阻斷,并且提供相應的經(jīng)濟資助,,讓他們吃得上藥,,過得上正常的生活。有了穩(wěn)定收入,、正常生活,,艾滋家庭才可能與社區(qū)正常相處。
此外,,還需要專業(yè)社工的介入干預,,以及官方,、民間慈善組織的協(xié)力幫扶,針對性地解決像坤坤這樣的艾滋留守兒童的實際困難,,讓艾滋病童能得到正常的教育,,營造友善的社區(qū)生活環(huán)境,從而消解歧視的社會土壤,。
總之,,對于艾滋病,除了反歧視,,還應有更多積極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