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名原本被認為已經“痊愈”的艾滋病患者病情復發(fā),,給苦苦尋找艾滋病治療方法的醫(yī)學界潑了一盆冷水,。不過,媒體2日報道,,在不少艾滋病研究者看來,,艾滋病“治愈”失敗帶來的不僅是失望,更多的是啟示,。
美國波士頓布萊根婦女醫(yī)院醫(yī)生蒂莫西?亨里奇和丹尼爾?庫里茨克斯2013年7月宣布,,由他們主治的兩名艾滋病患者在接受骨髓移植手術后,,體內沒有檢測出艾滋病毒,,可能已經被治愈,。
但隨后幾個月內,這兩名被稱為“波士頓患者”的男子體內先后出現艾滋病毒“卷土重來”跡象,,兩人重新開始接受抗逆轉錄病毒療法治療,。
研究人員表示,,兩名患者病情復發(fā)令人遺憾,但這種遺憾可能為在尋求艾滋病毒治療方法方面實現“飛躍”奠定基礎,。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艾滋病毒研究者史蒂文?迪克斯說:“‘治愈’失敗對患者而言肯定是后退,,但對(艾滋病研究)領域而言卻是進展,因為這一領域現在獲得了更多相關知識?!?/span>
按照迪克斯的說法,,兩名患者病情復發(fā)傳達的“首要信息”是,目前用于檢測人體內艾滋病毒的手段不夠“敏銳”,。
這一說法得到兩名患者的主治醫(yī)生印證,。亨里奇說,兩名患者的病情變化表明,,艾滋病毒在人體內能夠“巧妙”尋找藏身處,,以躲避人體免疫系統和藥物的作用。他說:“通過這項研究,,我們發(fā)現,,艾滋病毒的藏身處比先前所知更深、更持久,,現有艾滋病毒探測標準可能不足,。”
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艾滋病毒研究專家莎倫?盧因說:“我們從中學到不少東西,,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即使非常少量的(艾滋)病毒也能導致病情復發(fā)。這清楚表明,,我們需要更好的找出病毒的方法,。”
以往幾乎沒有艾滋病研究者敢把“艾滋病”和“治愈”兩個字眼聯系在一起,。但近年來,,多個艾滋病患者被“治愈”的案例使研究者獲得信心。
目前醫(yī)學界公認艾滋病已被“治愈”的第一人名叫蒂莫西?布朗,,來自美國西雅圖,。
布朗曾患艾滋病和白血病,2007年在德國柏林接受骨髓干細胞移植后,,艾滋病毒檢測一直呈陰性,。
美國研究人員2013年宣布,“功能性治愈”一名出生時即感染艾滋病的女童,?!肮δ苄灾斡敝溉梭w內艾滋病毒被控制在極低水平,在不接受治療的情況下機體免疫功能正常,。
盧因說,,不論是上述成功案例,還是兩名“波士頓患者”的案例,,都激勵研究人員探索治療艾滋病的不同方法,。研究人員如今更加堅信,,要在治療艾滋病的道路上取得進展,最佳方式是“雙向出擊”,,即一方面抑制艾滋病毒,,另一方面增強人體免疫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