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50年代,麻風病曾在中國的南方肆虐一時,感染麻風的病患,,被稱為“風吹來的魔鬼”,讓人避之不及,。而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的一處窮山坳里,有一群以70后,、80后為主的15人醫(yī)療團隊,,堅守在“中國麻風第一村” --浙江皮膚病防治研究所上柏住院部,, 每日與麻風病人為伴,,為這里的近百名麻風畸殘康復者服務了十幾個春秋。
“嬌嬌女”變頂梁柱
在舊社會,,患麻風病被認為是“前世作孽”,,人們怕感染噩運將麻風病人驅(qū)逐到偏僻地區(qū)或遺棄在荒郊野外,任期自生自滅,。直到20世紀,,屠殺麻風病人的慘劇還頻頻發(fā)生。1935年在廣州白云山橫直崗發(fā)生震驚全國的慘案,,廣州軍警在光天化日之下集體屠殺300多名麻風病患者,。
“記得剛參加工作的日子里,我總是把自己包裹的嚴嚴實實,,甚至連長靴子都穿上了,。”上柏住院部護士長潘美兒告訴記者,,“我至今還記得第一次跟著老護士長樓月琴巡查病房,,那時我剛從湖州衛(wèi)生學校畢業(yè)。當我靠近病房時,,一股刺鼻的氣味撲面而來,,我下意識地捂住了鼻子,只覺得反胃惡心,。護士長看了我一眼,,卻沒有批評我。后來我才知道,,這是麻風潰瘍散發(fā)出來的味道,。走進病房以后,我第一次面對麻風病人,。坦白地說,,當時我覺著害怕:因為疾病,這些病人的身體大多是殘缺的,,很多人五官都不全,。可是,,美麗,,就是在那一刻突然綻放的?!?span>
當樓護士長為大家介紹說:這是新來的護士潘美兒,。話音剛落,房間里的每個人都突然歡騰起來:手腳不便的,,拼命地點頭,;沒有手指的,就用拳頭使勁拍著,;還有人使勁用自己能夠利用的身體部位,,拍打著桌子。那一刻,,淚水涌上我的眼眶,。他們臉上欣喜與渴望,像是生命之花開始綻放,。我也堅定了留下來的決心,。
那以后,潘美兒就留在了那個被稱為“麻風村”的美麗村落,,至今已經(jīng)十多年了,。
80后姑娘歸嬋娟在到麻風村工作前,很少干家務活,。就是這樣一個被寵大了的“嬌小姐”,,在2010年大年初一、大雪封山之時,,硬是走了十多公里山路,,到村里為老人們護理。 護士歸嬋娟說:“我媽也來過這里,,看到我工作的環(huán)境,,她扭頭就走。她說這么臟的環(huán)境你都能受得了,,你怎么做到的,。你在家里一動都不動,,到了這里你怎么去照顧他們的?” 這些70,,80后年輕的醫(yī)生護士們在大山坳里的麻風村,,褪去了嬌嫩與浮華,學會了堅守與擔當,,像一代又一代獻身麻風病防止事業(yè)的前輩那樣,,有青春守護著寂寞的山坳,有的一守已是十幾年,。
麻風村長,,未能見父親最后一面
喻永祥是上柏住院部主任,但是大家都親切的叫他“村長”,。
“麻風村的老人大多舉目無親,,日子長了,我們醫(yī)護人員成了他們最親近的人,。每到過大年,,這些孤寡老人最渴望的是除夕夜的團圓。也只有除夕夜,,他們才借著傳統(tǒng)禮儀表達對我們的謝意,。每到這一天,我們往往要說服家人,,改變年夜飯的時間地點,,不少人干脆把自己的家人接來麻風村,跟老人們一起守歲,,紅燒豬腳,、咸魚干、花生和醬鴨……老人們的年夜飯總是那樣的豐盛,。一些失去手指的殘疾老人,,用光禿禿的手掌捧著酒杯,顫巍巍地向我們敬酒,,臉上掛著幸福的淚水,。”喻永祥說,,“看著老人們的笑臉,,我感受著幸福,但是為了這份幸福,,我愧對長輩,、愧對妻兒。”
去年正月里,,喻永祥陪爸爸去縣醫(yī)院檢查,,結(jié)果卻是肺癌晚期?!拔壹以谵r(nóng)村,,當初我考上衛(wèi)校,,是爸爸把準備造房子的木料賣掉才湊齊學費的,,自從我來到麻風村后,就一直很少陪伴爸爸,。爸爸身患絕癥,,我想在有限的日子里盡力補償我的孝心??墒锹轱L村的老人們無兒無女,,風燭殘年,同樣離不開我這個‘村長’,,這讓我不得不心掛兩頭,。”
在父親彌留期間,,工作不允許喻永祥天天在家,,只有輪到值夜班的日子,趁著白天休息回家陪護一陣,。每次,,爸爸總是說:“兒子……你去吧!”而他的手卻緊抓喻永祥的手,,久久不愿松開,。
去年十月,喻永祥的父親不幸去世,,他把對父親深深的愛,,傾注在村長的崗位上,延續(xù)在麻風村的老人身上,。
今年一月,,80歲的老人朱寶根因心肺衰竭而告別人世。他是村里的第一代病人,,幾乎是在醫(yī)護人員的照料下度過了一生,。彌留之際,他喃喃而語:“想不到我也能活到八十歲,!”當靈車緩緩駛出麻風村的時候,,在村頭那棵香樟古樹下,我們醫(yī)護人員在道路兩旁肅立,,默默地送別老人的遠遠離去,。
“休養(yǎng)員一輩子生老病死都在麻風村,,當他們的生命之火即將熄滅時,只有我們的‘臨終關懷’,,才能為老人坎坷的人生送上最后的溫馨,。”喻永祥說,。
愛是最神奇的良藥
如今,,雖然麻風病早已非不治之癥,且麻風病人在服藥一周后,,就基本失去傳染性,,但由于缺乏了解,社會上對這個群體依然存在著歧視,,對于社會上大部分身患麻風病,,身體殘疾的老人來言,隔離幽閉,、孤老一生仍然是他們的宿命,。
“醫(yī)護人員的工作不僅僅是治療他們身體上的病痛,更需要去撫慰他們長期忍受社會歧視以及孤獨的內(nèi)心,?!薄∨嗣纼赫f:“在上柏住院部,麻風病患者被稱為‘休養(yǎng)員’,,稱呼的改變也顯示出了青年醫(yī)療團隊們無微不至的人文關懷,。”
61歲的麻風休養(yǎng)員徐小童,,4歲時就死了父親,,6歲就患上了麻風病,9歲被確診后,,村里有人揚言要燒死他,。母親改嫁無力遮護,幼小的他只能跑到山上去躲著,,寒冬里穿著破草鞋,,破舊的衣服上全都是洞。為了活下去,,他只能托著沉重的身體偷偷去外面要飯,。就這樣徐小童堅持到了20歲,后來全省麻風病大普查時他的病被發(fā)現(xiàn)后,,就被送到了這里,。
“這里非但沒有人打我罵我,竟然還有穿白大褂的人給我端上熱飯!竟然親自給我用熱水擦洗身子,,竟然還給我送上新布鞋,!”老人說著說著轉(zhuǎn)過頭去,聲音梗咽,。
今年五月,,徐小童幾十年來第一次走出“麻風村”來到首都北京,在莊嚴神圣的人民大會堂,,向首都醫(yī)護戰(zhàn)線上的醫(yī)護人員分享他在浙江皮膚病防治研究所上柏住院部得到精心護理,,愉快生活的日日夜夜;講述為了麻風病人健康辛勤工作,,無私付出的青年醫(yī)療團隊的感人故事,。
“我們常常稱他們是白衣天使,,給我們這個小山村,,給我們老年人帶來了幸福和快樂?!毙煨⊥先苏勂鹕钌?,精神上翻天覆地的變化,淚水情不自禁地浸濕了眼眶,。
潘美兒說:“對麻風病人來說,,藥物只能治療身體上的不適。而愛,,才是最神奇的良藥,,也是麻風病防治醫(yī)護人員的使命所在?!?span>
窮山坳里,,青春激情產(chǎn)生世界影響力
2009年,護士長潘美兒獲得了第42屆南丁格爾獎,,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親手為她佩戴上了南丁格爾獎章,。
平時麻風畸殘康復者都是下午五六點鐘睡覺,凌晨三四點鐘起床,,但是那一晚,,整個麻風村無眠。大家聚集在電視機前,,一起等待著阿美的出現(xiàn),,當電視機播出阿美接過獎章的鏡頭時,麻風村沸騰了,!有手的鼓掌,,沒手的,用胳膊擊打,用腳跺地,。有些坐在輪椅上,、躺在床上的,興奮地歡叫,。
也是在那時,,全中國的人們通過電視鏡頭,知道了潘美兒及浙江皮膚病防治研究所上柏住院部青年醫(yī)療團隊的事跡,,知道了浙江湖州的山坳里,,有個麻風村。
從那以后,,浙江“中國麻風第一村”的名聲越傳越遠,,不僅在于公眾跟多地知道了這個地方,更在于青年醫(yī)療團隊們在學術上取得的國際影響,。
“雖然我們身在山上,,卻擁有全球的影響力,”上柏住院部副主任,,主任醫(yī)師王景權對記者說,。來自英國、日本,、印度的麻風病專家考察后驚嘆:如此偏僻的麻風病院,,醫(yī)護水平竟然這樣高!
曾經(jīng)獲得過醫(yī)學界“甘地獎”的中國麻風病協(xié)會會長張國成教授曾經(jīng)評價王景權說,,“他是我國麻風病領域年輕的學術權威,,在世界麻風病防治領域也有一定的影響力?!蓖蹙皺嗖坏珦瘟酥袊轱L病協(xié)會的兼職學術秘書,,還成為治療麻風反應和神經(jīng)炎的專家。
“這是一個高素質(zhì)的群體--他們開展心理咨詢服務,,其成果被中國科協(xié)列為麻風病學科重大成果之一,。他們在全國首推醫(yī)務人員24小時值班制度,被譽為最具人性化,、最具人文關懷的措施,。他們還倡導直接和患者肌膚接觸,這里因此成為我國麻風歧視及干預理論的發(fā)源地……”張國成高度評價浙江皮膚病防治研究所上柏住院的青年醫(yī)療團隊,,他說:“這是一個十分優(yōu)秀的青年團隊,,在如此艱苦的條件和有限的資源下,這些年輕人長期堅持為麻風殘疾者服務,,涌現(xiàn)了在國內(nèi)和國際上有影響的專家和模范,,對國內(nèi)麻風病防治的發(fā)展發(fā)揮了學術引領,、政策影響和服務榜樣的作用。這個團隊充滿活力,,在中國整個麻風防治界也不多見,。”
如今青年醫(yī)療團隊成員潘美兒,、歸嬋娟,、譚又吉、虞斌等都在專業(yè)學術期刊上發(fā)表過論文,。其中譚又吉還主持過省衛(wèi)生廳立項課題,,其科研成果正惠及更多的麻風病患者。
作為全省麻風病防治業(yè)務指導機構(gòu),,他們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還與浙江省皮膚病研究所里其他科室成員一起,,在全省各地巡回醫(yī)療,免費開展麻風畸殘康復手術,、物理治療及功能訓練服務,。
自2005年開始,12位70后,、80后年輕人還組成“青年文明號”團隊,,2012年被評為全國“青年文明號”,成為全國唯一一家獲此殊榮的麻風療養(yǎng)院,。
2013年,這個團隊還獲得了“最美浙江人--2013年度浙江驕傲人物”,、第二屆全省衛(wèi)生系統(tǒng)“最美天使”十大感動事例,、浙江省疾病預防控制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金車山下麻風村后的竹林里,,掩映著不為人注意的墓碑,。安葬在這里的,有受麻風病折磨了一輩子的病人,,有為麻風病辛勞了一輩子的醫(yī)生,。活著獻身麻風防治事業(yè)的人,,默默無聞,,鞠躬盡瘁,死了也不忌諱與麻風病人同眠于此,。在他們的注視下,,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忘卻了城市的喧囂,在浮華的年代堅守在這個山坳里,,用奉獻與汗水讓麻風村里的人們得到了永恒的愛,,用青春與熱血書寫著人生平凡而又偉大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