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經濟新聞》3月6日報道,,日本工學院大學教授坂本哲夫等人日前宣布,開發(fā)出了能逐粒分析細顆粒物PM2.5的顯微鏡,。通過向細顆粒物照射比之更細小的離子束進行調查,。根據PM2.5表面和剖面的圖像,能詳細分析其成分和內部結構等,。這項技術有望應用于對細顆粒物來源以及其對健康影響等領域的研究,。
據了解,PM2.5是飄浮于大氣中的直徑小于2.5微米(一微米等于百萬分之一米)的微小顆粒物,。研究團隊開發(fā)出了將離子束細化至0.04微米的技術,。利用離子束照射細顆粒物,即可弄清其表面以及組成成分,。如果用離子束切斷顆粒物,,還可以分析其內部成分。
研究團隊在日本長崎縣內采集到PM2.5,,并利用新顯微鏡進行了分析,。結果發(fā)現,表面多為作為廢氣主要成分的硫酸鹽,,但內部則包含燒煤時釋放的“黑碳”,。該團隊認為這正在全球變暖的原因之一。
PM2.5的主要發(fā)生源是汽車,、工廠和火力發(fā)電站等,。如果PM2.5濃度很高,可能對身體造成負面影響,。坂本教授表示,,“希望利用新技術鎖定顆粒物的發(fā)生地區(qū),同時弄清其對人體的影響”,。
報道稱,,以往即使使用顯微鏡,也很難詳細分析顆粒物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