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肥胖是種病,而且會傳染。肥胖已經成為現(xiàn)代生活中日漸普遍的一種現(xiàn)象,甚至還是一種需要醫(yī)學干預的病癥。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肥胖有損自身健康,父母肥胖還有可能“傳染”給孩子。
如今,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在享受豐衣足食的同時,卻也有人因此養(yǎng)成了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其中,因不注意食品的選擇以及不良的飲食習慣,再加上缺乏運動而造成肥胖的情況越來越普遍。肥胖不僅會危害自身健康,增加高血壓、心臟病等疾病的發(fā)病風險,同時,父母因不良習慣導致的肥胖,還有可能“傳染”給孩子。
臺灣一項調查顯示,臺灣有近4成爸媽腰圍超標,不在乎吃下什么、什么食物才健康,加上缺乏運動習慣,不健康的生活形態(tài)連帶影響孩子的體位變化,造成近3成學童過胖。國外研究也發(fā)現(xiàn),父母一人肥胖,孩童肥胖機率是一般孩童的近2倍;爸媽都肥胖,孩童肥胖機率約5倍。研究還顯示兒童時期肥胖則成年后也肥胖的機率為50%,青春期肥胖則成年后也肥胖的機率為70%至80%。
此外,該調查報告還指出,肥胖家庭是代謝癥候群的高危險族群。代謝癥候群對人體健康的威脅巨大,相關調查的資料顯示,代謝癥候群與心臟病、糖尿病、腎臟病、腦血管疾病等相關。
攻克小兒肥胖要注意運動
絕大部分兒童肥胖,都屬于單純性肥胖,指非病理性的和遺傳代謝性疾病造成的肥胖。而單純性肥胖是由生活方式造成的,導致脂肪組織在身體內過度增長。這個病有三個特征,一個是進食量增加過多、過快,一個是運動量不足,還有一個行為偏差。
針對不同特征的肥胖,所采取的措施也不一樣。因飲食造成的肥胖,就要控制飲食,但要注意控制飲食不等于“饑餓療法”。因行為偏差造成的肥胖則需要科學地糾正行為。而在引起肥胖的原因中,缺乏運動則尤為突出。
中國教科院一項對肥胖孩子家長的調查顯示:在幼兒園階段,80%以上的家長最關心的是孩子會不會計算、認識多少個字;在中小學階段,60-70%的家長只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從來不帶孩子鍛煉,85%的家庭,家中的小型體育器材基本上都是閑置的。“運動不足將付出巨額的醫(yī)療成本。”專家呼吁,社會、學校,尤其是家長應真正重視體育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