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健康知識不斷普及,老百姓對食品添加劑,、農殘等問題的關注度逐漸提高,,但有一類食品安全問題卻被大家忽視了,那就是食物中毒,。它給人體帶來的危害遠不止拉肚子那么簡單,,還可能導致肝腎損傷,,甚至死亡。本期,,就請中國農業(yè)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yǎng)工程學院副教授范志紅為我們細數(shù)一下,,生活中那些近在咫尺的食物中毒。
??危險分子一:細菌中毒
??嫌疑犯:涼菜,、剩菜等
??涼菜由于沒有經過充分加熱,,而剩菜大都放置時間較長,很容易被大腸桿菌,、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污染,尤其是溫度高的季節(jié),,微生物生長繁殖速度更快,,污染更嚴重。
??另外,,一些肉制品,、家庭自制的發(fā)酵豆制品容易被肉毒梭菌污染,如果沒有徹底加熱,,食用后可能導致頭暈,、肌肉與神經麻痹等中毒癥狀。加熱不充分的魚蝦等海產品還容易發(fā)生副溶血弧菌污染,,產生耐熱的溶血性毒素,,出現(xiàn)腸胃炎等中毒反應。
??所以,,涼菜最好現(xiàn)做現(xiàn)吃,,熟食要充分加熱,海鮮一定要煮熟煮透,。如果菜量大吃不完,,建議提前撥出來,放入冰箱,。
??危險分子二:亞硝酸鹽中毒
??嫌疑犯:腌菜,、咸菜等
??亞硝酸鹽是一種潛在的致癌物,其本身還有一定毒性,。過量攝入可出現(xiàn)腹痛,、嘔吐、缺氧,、呼吸障礙等中毒反應,。
??腌菜、咸菜由于存放時間長,,易混入各種細菌,,這些微生物不斷生長繁殖,其中的硝酸還原酶會將蔬菜中本身存在的硝酸鹽還原為亞硝酸鹽,。如果泡菜,、酸菜等在制作、發(fā)酵過程中條件控制不當,,也可能混入雜菌,,產生少量亞硝酸鹽。建議咸菜腌制一兩周后再吃,,此時亞硝酸鹽含量較低,;吃前泡一泡,能減少咸菜中亞硝酸鹽的含量,,一般泡2~4小時效果最好,。
??此外,不新鮮的蔬菜也容易感染微生物,,產生亞硝酸鹽,,導致細菌中毒。所以,,蔬菜要吃新鮮的,,尤其是硝酸鹽本身含量高的葉菜類、根莖類蔬菜最好及時吃完,。
??危險分子三:有毒植物中毒
??嫌疑犯:有些植物天生帶毒,,如毒蘑菇、苦杏仁,、鮮黃花菜,、四季豆、發(fā)芽土豆等
??毒蘑菇中的毒素極為復雜且性質穩(wěn)定,,耐高溫,、耐干燥,一般烹調或加工都不能把毒素去掉,。目前,,對毒蘑菇中毒尚無特效藥物,導致病死率較高,。所以,,不認識的蘑菇一定不要采食。
??苦杏仁,、苦桃仁,、李子仁、蘋果仁等,,均含有氰苷類物質,,在體內可釋放出氫氰酸,,導致中毒,進而出現(xiàn)腹痛,、腹瀉,、惡心等胃腸道癥狀,伴隨組織缺氧,、呼吸困難等,。所以,這些發(fā)苦的果仁最好別吃,。
??新鮮的黃花菜含有秋水仙堿,,具有一定毒性。不過,,經過干制的黃花菜,,大部分秋水仙堿溶解于水中,使含量大大降低,。相對而言,,干黃花菜吃了更放心。
??四季豆,、豆角,、扁豆等鮮豆類蔬菜,因為含有植物紅細胞凝集素,、皂素等,,如果加熱不徹底,吃了也容易導致中毒,,出現(xiàn)惡心,、嘔吐、四肢麻木等癥狀,。對這類食物,,充分加熱是關鍵。
??發(fā)芽或發(fā)青的土豆中含有大量龍葵素,,過量食用易引起咽喉瘙癢灼燒,、腸胃炎等中毒癥狀。土豆要儲存在干燥陰涼的地方,,有輕微發(fā)芽的可以深挖削皮直到看到新鮮質地,,且烹調加醋處理。
??危險分子四:魚類組胺中毒
??嫌疑犯:引起中毒的魚大都是本身組氨酸含量高的青皮紅肉魚,,包括沙丁魚,、金槍魚、秋刀魚,、青鱗魚等
??當魚不新鮮甚至腐敗時,,其中的組氨酸在微生物作用下會轉化為組胺,。組胺累積到一定量時,吃后可能出現(xiàn)頭暈,、心慌,、臉紅,、胸悶等癥狀,。此外,食用不新鮮的海鮮,、河鮮等,,也可能發(fā)生組胺中毒。所以,,魚蝦等水產品要趁新鮮吃,,且吃前一定要充分加熱,煮熟煮透,,不建議生吃,。
??其實,生活中稍不注意,,就可能招致食物中毒,,發(fā)病時間少則幾十分鐘,多則幾十小時,。早期癥狀常有倦怠乏力,、胃堵、輕度惡心等,,繼而發(fā)展到明顯的惡心,、嘔吐、腹痛(上半部分疼痛難忍),、腹瀉等胃腸癥狀,,還可能伴有發(fā)燒、虛弱,、肌肉無力等情況,,因導致中毒的原因不同而異。進食后如果感覺身體不適,,特別是沒吃過多食物卻感覺胃堵,、反胃,最好立即用手指,、筷子等刺激舌根進行催吐,,如果吐掉后感覺身體變得輕松,往往能避免嚴重的食物中毒,。如果已經發(fā)生明顯的食物中毒癥狀,,除了盡量把食物吐出來之外,,還要盡快就醫(yī),告知醫(yī)生此前三餐所吃食物,,以便判斷病因,。